Search

教小朋友,要教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剛好?​

前幾天在家裡,我的小兒子,阿暘跟我在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教小朋友,要教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剛好?​

前幾天在家裡,我的小兒子,阿暘跟我在我家的倉庫裡面,看我收藏已久的模型。有做模型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這種感受,買的時候很簡單,真的要動手做, 很可能是一年後,三年後,甚至於是五年後的事。​

我看到一盒以前從日本帶回來,還沒有做的模型。我忽然有個想法,雖然我的兒子還小,應該還沒有做模型的能力,但是如果我能跟他一起做,那也是一件親子間蠻不錯的互動。說著說著我們就把它打開了。​

既然這個模型是要給他做的,我就想我不要干涉太多,但才開始沒多久,我就發現這個模型的程度,對阿暘來講真的有點困難。如果我沒有幫他,他可能做不下去,於是我決定要幫他一起完成。​

這時候問題就來了,任何一個體驗的過程,都是小朋友學習與成長重要的經過。這個過程中大人當然可以幫忙,只是幫多了,小朋友可能學不到東西;幫少了,小朋友可能根本沒辦法完全。到底要幫忙多少,就成了大人們傷腦筋的課題。 ​

模型已經打開,第一片零件已經拔下來, 我很不希望到最後整個模型就是“我在做,他在看”,然後我又騙他說這是我們兩個一起完成的。 我需要立刻拿捏一個適度的幫忙, 才不會平白浪費了我珍藏多年的模型。​

我開始思考「做模型」 這件事可以學習什麼?我期待的是小朋友得到什麼樣的體驗?我希望他從這過程中學到什麼?​

第一個做模型好處,就是可以培養耐心。做模型過程中,需要仔細的看說明書,然後依照步驟挑出需要的零件,一片一片的組合起來。​

如果目標是培養「耐心」,那我要做的就是鼓勵。但是想要從做模型培養耐心,需要具有能自己完成模型的基本的能力。我兒子只有國小一年級, 看樣子是不太可能自己完成。 想要培養他的耐心,這就算了吧。​

第二可以學習的是「技術」。有些人模型做得真的很棒,從組合,補土到上色,都是一層一層功力的累積。做模型,絕對也是一種工藝的表現。​

不過我也沒有期待阿暘,跟我一樣喜歡做模型。模型只是我介紹給他,眾多休閒方式其中之一而已。讓他知道做模型是什麼感覺就好,喜不喜歡,再說吧~​

最後就是做模型可以訓練的,就是讀取說明書上的內容,了解模型要怎樣組起來的理解能力。我覺得這很適合讓阿暘在這個階段學習。​

他力氣比較小,而我也擔心阿暘從模型骨架上把零件拿下來時會被刺到,所以我等他看說明書,讓他告訴我要拔下哪一個零件,然後我用工具幫他拿下來,再交給他自己組合。​

也就是說, 我要讓阿暘學習的是「理解」的能力, 我就負責其中苦力的部分, 幫他把需要花力氣, 可能會有危險的步驟做完, 其他的, 就讓阿暘自己來完成。​

學習最好的方式,莫過於是自己的探索、嘗試。礙於小朋友的能力有限, 小朋友能夠完全獨立完成的事情實在有限,大人適度的幫忙, 就可以讓小朋友有更多的體驗。​

我們希望小朋友在這段體驗中,最主要的學習是什麼?根據這個學習目標,至於大人所提供的協助,到底要到什麼程度, 就可以依照這個目標來調整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培養科學態度,解決人生問題
View all posts